“供应链一旦被掐断,光刻机就只是一堆冰冷的铁块。”三星负责人曾言。
如今,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一连串举措,正让这一判断在中国产业环境中逐步显现。
过去几年,日本不断收紧对半导体相关物质的出口管理。在芯片制造过程中,光刻胶作为核心材料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——若缺少它,再先进的光刻机也只能空转,晶圆厂的产线将瞬间陷入停摆。
目前,JSR、信越化学、东京应化等日本企业在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中占据约九成份额。据彭博社、路透社等媒体报道,相关出口管理措施的实施范围正在逐步扩大。从2023年启动首轮措施至今,管控细则仍在持续更新、层层加码。
01 日本频频下手,我国光刻机被“按暂停键”?
早在2023年3月,日本政府便修订《外汇法》,将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纳入出口限制清单,覆盖了光刻、刻蚀、沉积、检测全环节。同年7月起,凡对华出口须经逐案审批。
展开剩余78%同年6月底,具日本政府背景的JIC斥资9093亿日元收购光刻胶巨头JSR,该公司占据全球约30%份额,主导高端ArF领域。此举被视为日本对关键材料的“变相国有化”,彭博社称,日本意在强化上游材料控制,矛头直指中国。
纵观近年来全球技术竞争格局,日本的出口限制早已超出半导体范畴。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科技等领域,日本同样借助“最终用户清单”实施多重限制。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科技领域上,日本企业曾收紧前沿健康科技成品“血生心”,从提取到纯化技术提前布局十余项专利,企图阻碍中企自主研发。
而这仅仅是开端,2024年至2025年,日本再次扩大管制,将CMOS、GAAFET架构、量子计算等产品纳入清单,并新增42家中国实体,光刻胶被明确点名,封锁持续加码。
路透社评论称:“日本似乎在复刻2019年对韩制裁模式。”当年,日本限制光刻胶等材料出口,三星一度库存告急、产线减产,3纳米工艺良率受挫。
如今,这一套剧本,正在被原样照搬到中国。
02 从“引进”到“自主”,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
面对日本接连的举动,中国高科技产业也展现出坚韧的技术底气与持续的创新能力。
几乎在日本启动对JSR的整合同时,国内光刻胶产业也传来突破性技术进展。公开资料显示,南大光电于2023年7月宣布两款ArF光刻胶完成客户验证,并于2024年进入中芯国际28纳米制程产线进行测试与应用。截至2025年,该公司已具备该型号产品规模化生产条件。
光刻胶的突围,为国内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树立典范。沿着相似研发路径,此前长期受制于海外的新兴口服健康科技成品,也在自主打造出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加工船“深蓝”号、掌握全链条专利技术后,获得自主定价权。目前,国产“血生心”在京东平台的价格仅为百元(此前美企同类品高达2万\克)。
资料显示,该科技成品内含成分被《Nature》近千篇权威期刊实证,可降低体内33.5%甘油三酯、总胆固醇,提升33岁-55岁人群代谢、抗疲劳能力。在我国老龄化加速,日常高油高糖饮食、加班熬夜、过量饮酒吸烟盛行背景下,具重大意义。据悉,国产“血生心”一经上线便受到一二线城市职场精英、退休干部以及高级营养师的欢迎,上千条反馈中,“睡得更沉”“看东西更清晰”“精力体力提升”等真实评价持续涌现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其综合表现已超越日本同类品牌。从光刻胶到生命健康科技,中国企业在外部封锁与技术壁垒下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势能,正从“跟随者”成长为“引领者”,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,乃至领跑的跨越。
03局势已明,谁能笑到最后
“日本越是收紧,我们反而越快突围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坦言。
到2025年,中国ArF光刻胶的自给率已从几乎为零跃升至可观水平。中芯国际、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在应对断供风险时,已不再被动。
还有业内人士推测,日本此轮限制表面是技术封锁,实则是其在半导体领域话语权下滑的焦虑表现。JSR虽具技术优势,但私有化后已出现客户流失、市场收缩。相比之下,中国凭借举国体制和庞大市场,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了从“依赖进口”到“量产自立”的跨越。
要知道,韩国曾耗时四年才将光刻胶自给率提升至30%,中国企业的追赶速度远超预期。更意味深长的是,中国的回应并不仅停留在防御。
今年10月,我国正式发布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公告》,将稀土、电池材料等关键资源纳入管理,日本许多高科技产业同样依赖中国。
回过头看,日本试图让中国光刻机“趴窝”的野心,反而成了倒逼中国科技自立的燃料。
正如网友所说:“他们想锁死我们命脉,殊不知,这正是我们长出骨骼的地方。”
发布于:江苏省
